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太阳集团见好就收9728 - 新闻资讯 - 集团要闻
第六个国家宪法日来临前,再忆一忆沈家本
发布时间:2019-11-29     

  沈家本,字子惇,别号寄簃。1840年出生在美丽的苕溪河畔,曾任天津,保定两地知府,大理院正卿等要职。沈家本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他晚年主持修订晚清新法,开启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征程,被誉为现代法制之父。


20191223_115048_001.jpg


  如今,沈家本纪念馆静静坐落在湖州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衣裳街红门馆前大摆渡口8号,纪念馆于2012年建立,2013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沈家本的家史、生平,对近现代法律的贡献及与湖州的渊源陈列其中,静静等待后人以阅读。


  风云时代,跌宕人生


  1840年,沈家本出生在湖州城南编箕巷,五岁时,父亲沈丙莹考中恩科进士,沈家本随父亲一起前往北京居住。当时的沈家可谓是书香门第,受此影响。幼时的他便十分喜好读书,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就回湖州考取了童试秀才。在《清史稿》的《沈家本传》中也有对沈家本少年时代的记载“少读书,好深湛之思,于《周官》多创获”。


20191223_115048_000.jpg


  在沈家本一生孜孜不倦的学习生涯中,有两位老师对他非常重要,他们是沈桂芬和闵连庄。沈桂芬是沈家本的姨夫,曾任兵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也是洋务派的主力。沈桂芬对西方学习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沈家本。另一位是闵连庄,闵连庄是沈丙莹的朋友,也是沈家本在京读书的老师。沈家本与这位少年时代的老师感情十分深厚。就在沈家本博览古今逐渐成长的时候,中国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国列强用铁舰和大炮扣开了中国大门,并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正是在这种动荡的时局下,沈家本逐渐成长。


20191223_115048_002.jpg


  1859年,沈丙莹外放贵州,1861年,由于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与外国列强的入侵,沈家本护送家人前往贵州与父亲汇合,踏上了长达三年的湘黔颠簸的艰苦旅程,期间辗转铜仁、长沙、贵阳直到1864年他才由上海返回北京。这三年的艰辛历程,沈家本看到了百姓的苦难,看到了祖国主权的沦丧,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为以后他“以法救国”打下了基础。


20191223_115048_005.jpg


  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湘黔之行,抵达北京后,沈家本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科第及刑曹生活。同治四年(1865年),浙江补行咸丰十一年乡试。在刑部当差不久的沈家本没有放弃这一机会,七月中回到湖州后由其父陪同前往杭州应试,中试第六十二名。沈家本在刑部任职期间杨毕案轰动一时,杨毕案,即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1875年10月,朝廷派浙江学政胡瑞澜复审杨氏一案维持原判,慈禧照例将奏折发刑部核议。当时朝中对该案件如何定罪分歧很大,当月,在刑部的沈家本拟写了以刑部尚书崇实等人名义呈送两宫的《钦差查办事件》折,同时在北京的浙江籍官员也纷纷投书进奏申明案情。故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据此下旨要求重审,最终使杨乃武小白菜案件得以平反昭雪。


  沈家本在乡试中举后,又踌躇满志踏入通州试院,希望在会试中一举成名。然而,时运不佳的沈家本落榜了。直到1883年,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44岁的沈家本才在会试中榜上有名,如愿以偿。


  考取进士后,沈家本升为刑部正式郎中,接着任刑部奉天司主稿兼秋审处坐办,律例馆管理提调等职。由于精通律例、经验丰富,据沈家本日记记载,当时刑部重要案件和奏稿都由堂官点名交给他办理。1890年,慈禧太后和皇帝拜谒东陵,照例需要干练司员随行,以便当即处理沿途拦驾告御状的“叩阍”事件。刑部堂官中,特点刑部侍郎薛允升随驾,薛又特点沈家本为随员。虽每天叩阍者络绎不绝,多时一天10多起,但都能得到妥善处置。


  1893年,沈家本在第十次京察中他被列为上等,外放天津知府。上任前他前往颐和园勤政殿向光绪帝进谏谢恩,还去拜谒了自己的恩师及上司,并将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汪大燮。汪大燮是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任教育总长及代理国务总理。他主张洋务与共和,在民国时期影响很大。


  1893年10月,沈家本离开北京,先到保定谒见藩、臬两司。到达天津拜见直隶总督李鸿章后,正式接任天津知府。在天津,沈家本随李鸿章一起宴请了洋人。这是沈家本第一次直接接触洋人,从此与西方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沈家本任职天津知府期间,他续修了天津府志。重建了望海楼。刑部出身的沈家本在天津也办理了许多案件,郑国锦案就是其中一例。沈家本在天津任知府时宽猛相济,作风务实。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天津是中方战争指挥中枢。沈家本在日记中记载了当年的战争场景,并组建团练来抵抗入侵。后因种种原因并未组成,甲午战争便结束了。


  1897年沈家本奉命由天津调任保定知府。保定是当时的直隶首府、京师门户,地位十分重要。刚上任保定知府不久,戊戌变法便席卷全国,他的女婿汪大燮还是积极支持者。虽然沈家本态度中立,但对变法者最后的悲惨遭遇极为同情。


  当时的保定教案频起,局面混乱。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大肆虐杀传教士及教徒,场面十分残忍,沈家本将传教士们看押起来进行保护。


  1900年外国列强侵入北京,慈禧携光绪外逃,命沈家本为山西按察使,但他因公务无法立刻启程复命。八月下旬八国联军进入保定,拘押了廷雍、魁恒、王占奎、沈家本等四人。除沈家本外其余三人全被斩首。沈家本在狱中被关押了4个月,这一经历坚定了沈家本以法救国的思想。


  同年12月,奕劻、李鸿章在《议和大纲》画押的次日,沈家本才结束囹圄生涯,匆匆离开保定,赶往西安。与慈禧汇合后,在两宫回鸾途中沈家本被任命为光禄寺卿,在前打点一切事物。抵达京城前夕被升为刑部右侍郎,从此步入了清王朝司法界的最高层。


  1902年清政府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被迫推行新政。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三名总督推荐沈家本、 伍廷芳主持和修订法律。当时伍廷芳常年在国外,对西方法律有着深刻的了解,而沈家本则对中国法律颇为熟悉,两人中西结合,为修订法律打下了基础。


  1906年清政府宣布筹备立宪,修改官制,沈家本出任大理院正卿。大理院是近代式最高审判机关,大理院正卿是大理院最高长官,从这个意义上说,沈家本是中国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长。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窃得大权顺势向清廷逼宫。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大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沈家本也退出了官场,在枕碧楼度过了他的晚年,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著作。1913年端午节,享年73岁的沈家本在北京金井胡同枕碧楼逝世。


  以法救国,承前启后


  沈家本临危受命主持修律,在他的主持下,翻译西律、改造旧律、制定新律、培养法律人才、引进西方法治思想,推动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征程。


  国外西方列强入侵,国内太平天国战乱频发。清王朝为了维系自己的统治,被迫宣布变法。沈家本临危受命主持修律,在他的推动下翻译西律、改造旧律、制定新律。修订法律过程中,沈家本始终重视翻译各国法律。初期翻译侧重刑法,以日本的为多。沈家本在《修订法律情形并请归并法部大理院会同办理折》中对翻译完成的西律又作一次统计,共计23种,已译未完成的有十种。


  在主持翻译过程中,沈家本特别重视翻译质量,招聘留洋归国的西学人才。同时,聘请外国法学家担任修律顾问,极大地改变了清廷上下对西方法律闭目塞听的状态,传播了近现代民主法治和人权思想。


  在翻译西律的同时,沈家本又致力于改造旧律。如废除凌迟、枭首等酷刑重法,禁止刑讯。但是废除刑讯一事并不顺利,经过沈家本多年的努力,在1910年,才从法律制度上正式废除了刑讯器械。


  在沈家本众多的改革之中,监狱改良也是其中一项。沈家本派董康一行赴日考察监狱,就此揭开了清末改良的帷幕。当时沈家本吸收了西方思想,改良了很多监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圆周形与十字形格局的监狱。


  制定新律是当时沈家本主持晚清修律最重要的任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大清新刑律》草案。


  1910年,沈家本力排众议终于使新刑律总则获得通过。清末的礼法之争,礼教派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企图在不动摇他们的特权地位和腐朽的统治下实施法律改革,充分体现了他们变法的欺骗性和虚伪性。与接收西方思想,希望通过变法振兴国家的法理派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 张之洞攻击《刑律草案》有违君臣之论,父子之论,男女之别,上下尊卑等。 礼法之争最终在沈家本辞去修律大臣及资政院副总裁后暂告一段落。


  沈家本认为,西方的强盛与法学的发达密切相关。而采用西法,需要大量法律人才。因此,在修订法律的同时,他特别重视法学教育,并发起创办了京师法律学堂。


  沈家本与湖州


  沈家本后来官职虽至大理院正卿、资政院副总裁,但是他时刻心系着故乡湖州。如著名的湖州海岛教案,美国传教士韩明德强占海岛府用以建造教堂,激起民愤。而当时经办此案的归安知县办事糊涂,一味媚外。为此,民众发动京、沪、江、浙本籍官员发起保地斗争。沈家本得知后通过修律馆中的美方专家一直上诉到美国国务院,五年后终于取得了胜利的结果。海岛教案是中国人打赢的第一桩涉外官司,也是清代唯一一件中方胜诉的教案。


  陈英士,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912年陈英士来京,沈家本也到会馆听了陈英士演说,并与之合影留念。之后陈英士又专程来到位于金井胡同的枕碧楼,登门拜访了沈家本。


  胡惟德,字馨吾,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曾多次担任驻外使节,后任民国外交总长兼代国务总理,参与并见证许多重大外交事件,是书写晚清与民国外交史不可或缺的人物。胡惟德与沈家本既是同乡又同殿为臣,素有往来。1912年2月12日,署外务大臣的胡惟德率沈家本在内的八大臣参加宣统帝退位仪式。在标志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王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宣统帝退位诏书》上,永远留下了胡惟德与沈家本两个湖州人的名字。


  刘锦藻,南浔首富刘墉次子,沈家本与刘锦藻过从甚密。刘锦藻所撰的《皇朝续文献通考》是记载清朝典章制度很有影响的书籍,就是由沈家本向朝廷进呈并受到嘉奖。


  朱祖谋,原名朱孝臧,曾任编修、侍讲学士、礼部侍郎。近代著名词人、书法家。他与沈家本既是同乡,又是同科进士好友,还是孙辈儿女亲家。


  湖州荻港望族章氏兄弟-章宗祥与章宗元。章宗祥,1914年任司法总长,之后出任驻日公使,五四运动后被免职。在沈家本的追悼会上章宗祥发表誄词。章宗元,清末法学家,经济学家,曾被聘为修订法律馆的顾问,同日本法学家一起修订《大清民律》。


  沈家本从19岁开始编撰书籍,终生从未中断,据不完全统计多达16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沈家本是湖州人,湖州市委市政府对沈家本的法律文化研究也非常重视,拨款重修了沈家本墓;由中国政法大学与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州召开,120余位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2010年,由中国政法大学与湖州市人民政府合作的《沈家本全集》正式出版。


       沈家本在没落的王朝中架起了西方法治与中华法制的桥梁,启动了中国社会新法治文明的引擎。虽然他没有掀起一个社会的震颠,没有扯旗呐喊投笔从戎,但历史却很难翻过这一页。他那“法学昌明、巨子辈出,得与东西各先进国媲美”的夙愿,到今天我们还在践行。


Baidu
sogou